二甲双胍作为一款经典老药,
糖尿病患者应该都不陌生。
然而近年来,
竟然开始流行起
将二甲双胍当成减肥药随意服用。
01
二甲双胍是什么?
二甲双胍是国内外2型糖尿病指南均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它可以减少肝糖生成,抑制葡萄糖的肠道吸收,并通过增加外周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无效的2型糖尿病,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02
二甲双胍能减肥吗?
从药物作用机制上来说,二甲双胍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合成及肠道葡萄糖吸收,并帮助充分利用内源性胰岛素,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而当人体消耗的能量长期大于摄入的能量时,体重就减轻了。所谓二甲双胍的“减肥”,是有体重问题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改善之后的额外获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中,将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的药物,按照其减重作用的强度,分为5类,其中,二甲双胍可使体质量减轻0.6%~3.2%,属于“作用较弱”。
二甲双胍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等,长期服用可能减少维生素B12的吸收进而引起其他的健康问题。此外,二甲双胍还可能造成乳酸堆积,引起乳酸酸中毒。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时,有可能引起低血糖。而大家关注的“体重减轻”,其实也是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之一。
03
能自行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吗?
当然不能。
从药物管理的角度来说。首先,二甲双胍是处方药,即需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自行服用不合理。其次,二甲双胍是降糖药而非减肥药。目前我国尚未批准二甲双胍用于减重。即使有个别案例将二甲双胍用于减重,也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从体重管理的角度来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中明确提出:“所有有减重需求的个体都应接受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否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减重的基础。如果通过充分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减重,可以在严格评估后,考虑医学治疗进行干预,如药物或手术治疗。”
也就是说,要通过药物进行体重管理,需要先经过专业、严谨的诊断评估,并优先尝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后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在使用药物减重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进行规律随访,并不是自己想用就能随便用的。
04
用于减重的药物有哪些?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目前在我国有五种减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分别是: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以及替尔泊肽,其中并不包括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并不属于目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的药物,而我国尚未批准用于治疗遗传性肥胖的药物。同时,获批用于减重的五种药物中,只有奥利司他是非处方药,其余4种均为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05
安全用药,安心生活
觉得自己需要减肥的小伙伴,切勿盲目自行服药。在使用药物之前,还需要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同时还有许多适用条件和禁忌症需要严格遵循,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也有不同的标准,减重方案常常因人而异。最好的方式,还是去咨询医生。毕竟减肥的目的是获得健康,只有安全用药才能安心生活。
资料来源:健康中国头条、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版)、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盐酸二甲双胍片(JXHS1900009、10)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